示范项目建设要保证质量控制成本提升技术记者:经过近几年的蓄力,现在是不是可以说,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已经做好大发展的各项准备了呢?您认为光热电价出台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光热产业的发展?薛黎明:如果从2011年初我国推出第一个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开始算起,事实上我国的光热发电产业已经经过了5年多的蓄势、蓄力,从技术研究、装备制造到项目建设,可以说,都已经准备的相当充分,就等光热电价的发令枪响起。
按照规划,此次获批的20个示范项目,总装机134.9万千瓦需在2018年前建成投产。按照经济发展规律、能源供给形势和新能源产业政策,电价水平是向下走的,光伏、风电价格也是这个趋势。
1.15元/千瓦时的价格,从目前设备系统集成、建设运营维护以及资金成本来讲,如果控制得好、技术相对比较领先,基本可以实现赢利。我国的光热发电产业已经经过了5年多的蓄势、蓄力,从技术研究、装备制造到项目建设,可以说,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预测,2019年以后,随着产业发展、规模扩大、成本下降,光热电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是大概率事件。光热发电产业,2016年作为发展元年,在过去十年光伏发电的基础之上,我们希望它能走得更稳健。光热发电取得的成就显著,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热发电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只有200万千瓦左右,而2015年底,这一数字就达到了500万千瓦。
目前有几十个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首批项目已经全面启动,总装机容量134.9万千瓦的20台机组即将开工建设。到2020年底,国内要实现光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GW。我国的光热发电产业已经经过了5年多的蓄势、蓄力,从技术研究、装备制造到项目建设,可以说,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美国相继建成了新月沙丘、伊凡帕等典型项目,很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摩纳哥等也在建设太阳能热发电的项目,并且直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我国对于光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就已开始,目前光热发电的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国内设备和材料的生产能力可满足工程需要。到2020年底,国内要实现光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GW。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远期10GW容量将对应近3000亿元的投资落地。
我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也已经有了一定积累,整个产业链也都具备了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但目前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光热发电产业依然任重道远。产业成本难题有望破解目前国际市场上光热上网电价是0.12-0.15美元,国际机构预测到2020年,商业电站发电成本可降低到0.08-0.09美元。
光热发电可以有效缓解光伏和风电的出力波动,减少弃风弃光的矛盾,大幅提高电力系统的消纳能力,对于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起到积极作用。光热发电取得的成就显著,有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只有200万千瓦左右,而2015年底,这一数字就达到了500万千瓦国家能源主管部门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太阳能光热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等平台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众多企业一起,研判形势、找准方向、推进项目建设。我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有产业结构上的充足支撑。
现在电价出台了,示范项目推出了,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一定要打开心胸,不能只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而要联动好、配合好,不仅在宣传上,而且在项目建设中互相支撑。这是我现在特别想呼吁的,也是国家产业决策层希望看到的,这是培育和增强我国企业在全球光热产业领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极。2020年后光热发电有望步入主力能源行列记者:有人预计光热产业将是千亿级的市场,您怎么看?请对20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做一个预测,光热产业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否有可能成为我国的主力能源之一?薛黎明:客观地讲,光热发电成为主力能源之一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能期望在未来一两年就成为千亿级的市场。太阳能产业要发展,一定是光伏、光热齐头并进、互补发展。
共同的目标就是先一起把产业做起来记者:您认为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在起步阶段要注意什么?如何避免无序竞争?薛黎明:第一,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规范和协会、联盟的协调、引导作用,建立行业互动交流的平台。2011年到2013年,对光热发电热情比较高的人群、企业、团队,有一部分离开了,一半的参与企业退出了,因为电价没有出台,产业五年没有发展。
但您和您的中海阳一直坚持下来了,而且还进行了产业布局和多方面的实践,这份坚守的背后是什么?薛黎明:中海阳成立起初,是做光伏电站的,然后开始引进、研发新技术,在能源的供给端做光热发电。只有多方合力,才能保证光热发电产业迈好这第一步。
如果按照世界能源研究会预测,2030年光热发电产业将占据全球能源供给的11%~16%,那这十年就是万亿美元级别的市场。如果能把这三件事都做到了,乘着国家政策东风,把示范项目也都做好,光热发电产业的大市场就有了。您现在还这么认为吗?您看好哪种技术路线?薛黎明:光热发电与其他能源形态互补发展现在基本得到行业认可。相比光伏发电产业,光热发电技术门槛高、项目建设难度及资金要求相对大,国家太阳能光热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薛黎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对于有志于投身这一产业的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不会出现像光伏产业起步时一窝蜂涌入、无序竞争的情况。光热发电可以解决风电、光伏的缺点,原来建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必须要建火电来配套,现在就可以建光热电站配套。目前我们中海阳正在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工作。
要达到这三个目的,很难,就更加需要由国家主管部门主导,出资方、业主方、建设方、科研院所统一目标,发挥各自优势,凝心聚力共同推进。一旦形成规模化,成本降低,光热发电与其他供能、供暖渠道相比的技术优势、清洁优势就逐步显现,市场份额就会扩大。
正因为如此,它可以也应该与其他新能源互补、联合循环发展。近年来,全球的政治领导人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气候变化会议的规格不断提高。
但我们没有离开,因为我们规划光热发电产业之初,没有指望前一两年就挣钱,必须有一个培育期。国内出台光伏发电电价要比光热发电早6~10年,光伏占据了优先起跑的优势。
但在当前,也一定要稳扎稳打,企业间要紧密配合、相互联动、在项目建设上通力合作、互相支撑,把第一批光热示范项目做实、做好,这样中国的光热发电产业才能真正起跑。而且这样的基地,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在试点了,很快就会大范围推广。光热发电将替代火电为新能源基地配套记者:说到互补发展,早在4年前,您就提出,光热发电的优势,在于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效弥补光伏、风电等其他新能源的不足。三五年以后,三种技术形态有望融合发展,把各自的优势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技术,这是光热发电技术进步的方向和趋势。
看好推动光热发电产业发展的初心不改记者:这些年来,光热产业可以用不温不火来形容。我们六年的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波折,但我们没有犹豫,坚持了过来。
还有一些新的试点应用,例如稠油开采用太阳能光热能源提供蒸汽进行管道加热,以及在北方地区试点用太阳能光热解决供暖问题等。我们致力于从能源供给方式出发,在21世纪推动人类主要能源供给方式的更新,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我们的宗旨。
环境问题必须解决,新能源是现实选择。在产业发展的最初阶段,除了技术秘密和专利保密外,企业之间在其他方面应该要密切配合,互补合作,先共同努力把产业做起来。
集中式的清洁能源未来一定会占据主导,比例越来越高。第一批示范项目建设首先要确保质量,其次是要检验技术路线,最后是要控制成本。现在不仅做能源供给,还在研究能源消费。我们六年前就开始关注光热发电,不但坚持下来了,而且一直信心满怀地、实实在在地往前推动这个事业。
我们有信心,国家一定会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这其中绕不开光热发电产业。这是因为我们始终坚信两点:第一,未来一百年、两百年回过头来看,太阳能光热发电一定是人类发展史上能源供给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历史趋势不是任何人、任何时代能够阻止的;第二,必须把清洁能源放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
至于说光热发电的技术路线,现在有槽式、塔式和碟式三种,各有优劣势。不能鸭子还在天上飞,就开始为蒸着吃还是炒着吃争论不休。
第三,出资方、业主方、建设方、科研院所,应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只要在2018年之前把第一批示范项目中的大部分做成功了,那么在2020年~2030年,光热发电产业毋庸置疑可以成为能源建设的主导产业之一,这十年就是万亿级的市场。